Board logo

标题: 02/02 陶喆一家回忆恋爱史 艺术天份遗传自母亲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星星    时间: 2007-2-2 21:35     标题: 02/02 陶喆一家回忆恋爱史 艺术天份遗传自母亲

2007年2月2日,台北,昨日,王复蓉、陶大伟和陶喆三人此次也应R表演艺术杂志之邀接受对谈专访,由两厅院发行的R表演艺术杂志为回馈读者,凡凭《穆桂英挂帅》票券及学生证,于演出当晚戏剧院服务台,可领取收录王复蓉、陶大伟、陶喆仨深情对谈之3月号《R表演艺术》杂志一本。 《穆桂英挂帅》全才旦角王复蓉返台演出,陶大伟、陶喆温馨站台,跨世代畅谈京剧之美,两厅院为欢渡今年20周岁,特别企划「艺术活力胶囊系列」(音乐、舞蹈、戏剧),希望以多元的综合艺术维他命来补充观众身心灵的活力。3月16-18日于戏剧院率先登场的为「名角京彩汇演」,从骨子老戏到新编京剧,让各类型京剧观众一次过足戏瘾,重温经典名剧的绝美之处。「名角京彩汇演」堪称今年台湾京剧界一大盛事。特别的是,由于适逢台湾戏曲学院五十周年校庆,特别邀请「复」字辈的第一届校友,也是创校校长王振祖的女儿,全才旦角王复蓉回娘家,担钢主演梅兰芳的压卷之作《穆桂英挂帅》,从青衣演至扎靠,表现出「舍我其谁」一马当先的爱国精神。 睽违舞台十余年,王复蓉这次再度披挂上阵演出《穆桂英挂帅》,除了是为感谢两厅院推广传统曲的共襄盛举,也是感念父亲王振祖创校的筚路蓝缕。《穆桂英挂帅》为梅兰芳先生的压卷之作,由梅派青衣王复蓉饰演穆桂英,诠释中年穆桂英不计小我恩怨,为国再度披甲挂帅,由拒印到捧印的一段心理转折过程。全剧穆桂英从青衣演至扎靠,娴雅中透露着刚毅。王复蓉说,此刻再演《穆桂英挂帅》的心情是「我不上阵,谁上阵;我不杀敌,谁杀敌」的舍我其谁的精神。 虽然久违舞台,王复蓉依然宝刀未老,日前回台首次和琴师配唱,吊嗓子就唱完全本,让人惊呼功底深厚,也让人更加期待这次与王复蓉在戏曲舞台上的精采重逢。 王复蓉、陶大伟和陶喆三人此次也应R表演艺术杂志之邀接受对谈专访,由两厅院发行的R表演艺术杂志为回馈读者,凡凭《穆桂英挂帅》票券及学生证,于演出当晚至戏剧院服务台,可领取收录王复蓉、陶大伟、陶喆仨深情对谈之3月号《R表演艺术》杂志一本。 王复蓉十三岁坐科,青衣、花旦文武兼擅,为「国立复兴剧校」第一期学生,十六岁就担钢「复兴剧校」(台湾戏曲学院的前身)的主演,嗓音甜美、扮相动人,其所主演的《西施》、《白蛇传》与《貂蝉》多次代表台湾出国巡回演出,还登上美国百老汇舞台;之后被星探挖掘,主演了轰动影坛的黄梅调电影《王宝钏》,一炮而红。 不过,就在她星运正开,大红大紫之际,与知名电视电影艺人陶大伟热恋,六年之后结婚,一时轰动,在台湾社会上还曾闹过一波大新闻。婚后的王复蓉洗尽铅华,完全不恋栈舞台,两人育有一子,就是华人乐坛的流行歌手陶喆,并全家移居美国。近年王复蓉多居住上海,专心当个家庭主妇,四处收留流浪狗,送医、结扎、打芯片,半夜起床亲自喂食,最多的时候达到三十多条狗。 复兴剧校是于一九五七年,由「山东梅兰芳」之称的票友王振祖所创办,这也是台湾第一所正规的京剧学校,以传统坐科方式传承京剧艺术。与当时掌握京剧主流市场的军中剧队相比较,复兴的财务拮据,校舍破落,学校师生更为克苦。然而王振祖却在风雨飘摇中屹立自己的理想,促成了京剧在台湾的落地生根。六○年代复兴剧校可说撑起了台湾京剧的半边天,校友人才济济,除了此次特邀返台演出的王复蓉、电视剧「白色巨塔」里饰演院长的张复建、红片港台的电影帅哥小生秦祥林都来自「复兴帮」。此次,武生张复建也将以扎实的腿攻,俊朗的扮相,重新站上戏曲舞台演出《武松打虎》,与王复蓉的拿手戏《穆桂英挂帅》,和戏迷来场「同学会」。 回忆起自己和陶大伟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,王复蓉说,陶大伟是在文艺中心看了她主演的《花田错》,经过朋友介绍而陷入热恋。虽然两人出身南辕北辙,王复蓉出身戏曲家庭,喜欢的是平剧,接触的戏剧圈子,对于忠孝节义的思想根生蒂固,陶大伟喜欢的是西洋流行歌曲,有着艺术家随遇而安,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,跟王复蓉那行事为人一丝不苟的观念背道而驰,但这样的两个人,居然能维持37年的婚姻,也让陶大伟领悟婚姻五字箴言:「都是我的错!」 而儿子陶喆更是王复蓉和陶大伟的骄傲,王复蓉说,陶喆虽然是家中独子,从小调皮、贪玩,成长过程也曾经历叛逆期,但从小受西方教育的生活不但没让他学坏,反而让他更独立自主,并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认真负责。




欢迎光临 小胖之家 | 陶喆歌迷会(Davidtao.CN) (http://www.davidtao.cn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2